欧洲复苏:钱非万能药

发布时间: 2010-5-13 8:40:14 |来源:信用辽宁|专栏:信用动态

“7500亿欧元又能掀起什么大浪,欧元照跌不误。”这是伦敦Amundi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经理Markus Krygier在欧盟领导人公布希腊救助计划几小时后的评论。经历过一次大悲大喜后,市场又开始顿足,希腊债务先放在一边,一些人又开始担心起欧洲经济复苏和欧洲央行的信誉度。

  治标不治本

  有句老话这样说,建立信誉要靠多年的辛勤打拼,可失去它只需一个晚上。5月9日晚,当欧洲央行答应购买欧元区政府债券时,它的信誉度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。之前,欧元区信誓旦旦:绝不会伸手救助成员国,欧洲央行绝不在市场购买政府债券,欧盟会加强稳定机制,可这些承诺最终被欧盟领导人推翻了,谁还敢对本次一揽子计划竖起“大拇指”?

  7500亿欧元真金白银哪里来?市场在平静了两天后,又开始怀疑欧盟的这些承诺是另一个“债务泡沫”,还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。欧洲各国领导人都靠民意支持率吃饭,谁会冒险成全欧盟的大手笔?

  彭博社专栏作家马修·里恩认为:“大问题当然要用大数字来解决,欧元区政府用几千亿欧元给单一货币提信心,但不管在救助计划后面添几个零,都是糟糕的办法。”

  欧洲领导人抛出的新救助计划,的确对周一的全球股市起了支撑作用,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门负责人马雷克·贝尔卡认为,欧盟的巨额救助计划像“吗啡”,只能暂时安抚市场,并非长远之计。

  Krygier也认为,欧元会继续走下坡路,因为救助计划根本无法解决欧洲的深层问题,“欧洲金融市场不久就会面临新的压力”。

  关键在改革

  那么,破解欧洲债务危机的终极方案在哪里?

  从危机应对方面看,希腊债务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,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欧元区成员国内部危机应对机制欠缺,正是由于成员国领导在“救与不救”、“如何救”等问题上犹豫不决,最终导致危机步步升级。这充分说明,欧元区成立11年来,在内部机制、体制建设方面,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。

  从国际金融监管角度看,欧洲债务危机表明,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两年后,国际金融监管仍然进展缓慢,不管是加强对“信用违约掉期”等金融衍生品的监管,还是增强对掌握“金融信息炸弹”的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,许多工作仍有待完成。

  欧元区国家要解决经济缺乏竞争力和内部危机应对机制缺失等问题,国际社会则要解决金融监管改革和全球经济治理问题。只有标本兼治,欧洲债务危机才有望真正得到解决。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